快繁苗床内病原菌的侵染力及路径------病虫害管理 |
在快繁过程中,常会出现切口腐烂的病原侵染现象,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或材料过于幼嫩情况下更盛,如何降低感染提高生根成活率显得极为重要,为了杜绝与降低感染,必须对病原的侵染路径及侵染力有充分的了解.
苗床的珍珠岩基质环境下,土壤的传播基本可以杜绝,主要是母本材料带菌及水与空气的传播这几种,另外还有人为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工具传播.其中母本材料是本身植株就带菌,在植株上时没有表现,而制成离体材料后,由于抗性的减弱而于苗床中得到了侵染滋生致病.这种大多是由于平时不注重母本的管理及取材时枝条与土壤接触而传播,因在栽培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原.建议田间取材时,截下的枝段最好不要随意丢放,而是一边取材一边就随手放入桶或其他容器中,减少与土壤接触的机率.这些细菌性病原在土壤中普遍存在,如水芋芽孢杆菌及胡萝卜芽孢杆菌能在土壤中生存40多个月,其中胡萝卜芽孢杆菌能于16度--零下32度的土壤中生存,枯草菌与马铃薯芽孢杆菌又是土壤中最多最普遍的细菌,另外镰刀菌也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病原之一,所以取下的枝条不能与土壤直接接触.
另外这些细菌及镰刀菌的孢子能随水而传播,它们具有游动的鞭毛,随水运动传播.在智能化苗床,由于水的流动性大而迅速,不清洁的带菌水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弥漫于整个苗床,控制的方法唯有选择较清洁的自来水为水源,或深井水经软化后使用,不宜直接用塘水或河道水,否则难以有效控制细菌之传播.另外对于发病的植株要及时清除,否则植株周围的细菌也会随水的活动而传至其他的植株.
最为头痛与不定性的腐烂病原要算是空气传播了.空气中到处都有细菌存在的可能.如水芋芽孢杆菌与胡萝卜芽孢杆菌虽然没有象真菌的孢子那样强的干旱抗性,但它能在离体材料的表面形成粘液与分泌菌液,而且能随风与暴雨向空中转移.枯草菌属的枯草芽孢菌体内具有芽孢对外界的高温干旱具有很强的抗性,能于空气中随风飘游.另外,丝状菌类的镰刀菌也能以孢子的形式在空中传播.由此可见,即使在取材及处理快繁过程中非常小心,但空气的传播感染病源还是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即使苗床的消毒杀菌工作做得很好,但随时都会有通过空气传播致病的概率存在,所以在快繁过程中还需阶段性地进行物理或化学杀菌.由空气传播导致不定性病害的发生,也不是说感染了就会得病,它与材料的抗性及环境有关,一般这些病原是不会侵染生活着的植株的,但离体材料离开母体后,大多抗性弱,使病原有趁虚而入的机会.至于侵染后是否腐烂还与环境、侵染力及病菌的生息密度有关.至于侵染力,以水芋芽孢杆菌及胡萝卜芽孢杆菌侵染力最强,但在快繁中常表现为侵染力较弱的枯草菌有较高的菌落分布,甚至高达总菌株的50%以上,这可能与该菌的滋生具有抑制其它菌侵染有关,该菌侵染力不强,但侵染频繁传播快及生息密度大,而成为腐烂的一大原因。而镰刀菌侵染力虽是最弱,从分离菌株看只占1.1%,但与其它细菌不同,它的丝状体能在高湿度环境下侵染母本或离体材料的芽与嫩叶,而且具有普遍性,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它都能侵染,所以镰刀菌在快繁中我们也是不容疏忽的.
总之,不管是哪种病原,在快繁中,我们都要重视,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及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感染机率,才能使腐烂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取得良好的育苗效果.
|